告别传统 瑞士不再为银行客户保密

发布时间:2014-06-15 15:43


近日,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承诺,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象征着瑞士告别几百年来坚持保护银行客户隐私的做法。这是全球打击逃税举措的最重大突破之一。
  

告别保护客户隐私做法

  在巴黎举行的欧洲财长会议上,瑞士同意签署一项有关自动交换信息的全球新标准。这是一次决定性的举措,象征着瑞士告别几百年来坚持保护银行客户隐私的做法。

  这对各国政府而言是巨大的进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一连串税务丑闻后,它们发起了一场联合打击逃税的行动。

  如果要“撬开”纳税人的隐秘账户,瑞士的配合至关重要,因为该国为银行客户保密的传统由来已久,而且它的财富管理行业也很庞大,总共管理着2.2万亿美元的离岸资产。

  这份在巴黎经合组织(OECD)签署的宣言要求各国收集并交换银行账户信息、公司的实际拥有权及其他机构(如信托)。瑞士政府表示,协议突显出它整治税务欺诈和逃税的决心。

  

其他离岸中心面临施压

  与瑞士一起签署协议的还有至少44个国家,其中包括其他经合组织国家、G20成员国以及开曼群岛和泽西岛等离岸中心。这项全球性标准由经合组织制定,并得到G20支持。

  其他离岸中心预计将面临施压,被要求配合。经合组织今年可能列出一份不签署信息透明协议国家的黑名单。

  据悉,一些离岸账户户主已将资金转移到少数几个抵制透明举措的离岸中心,如巴拿马和迪拜。

 

能暴露多少贪官? 

瑞士银行长久以来是“避税天堂”的代表。“避税天堂”的存在,令各国贪官、黑社会洗钱和藏匿资产成为可能,而账户保密制度则让对上述经济犯罪行为的追查困难重重,一些利用“避税天堂”低成本设置的“皮包公司”,在国际市场进行不规范操作甚至欺诈业务,事发后便人间蒸发,也令各国感到棘手。

现在瑞士银行表态不再“保密”,之所以能在国内也引起巨大关注,重要原因就在于很多人将之视为反腐的利好消息,网友们调侃的也是,今后贪官钱财往何处藏。瑞士银行信息在打击逃税和反腐中的作用,此前已经被一再验证。比如前几年中国台湾方面,就曾到瑞士调查陈水扁的账户。

现在瑞士银行家协会表示:“只要所交换信息仅与税收目的有关,瑞士的银行愿意与其他金融中心自动交换信息。”尽管其将自动交换信息的范畴,限定在“税收”目的,但各国经验表明,严查偷漏税行为,就可以从中发现大量贪腐线索。网上曾流传,在反腐压力下,一些贪官将财产转移到了瑞士银行。这些消息此前无法核实,但现在则可以利用税收信息自动交换等机制,调查、打击国内一些贪官、富人的偷漏税乃至贪腐犯罪行为。

 

银行保密是怎么来的?

——二战时防止纳粹追查犹太人财产

  瑞士是欧洲的世外桃源,欧洲的富人们本来就愿意把金银财宝放在这个地方,加之瑞士人善于理财,又极守信誉,所以瑞士的银行业很快就发展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迫害犹太人,犹太人就把大批钱财存放到了瑞士。为了防止纳粹追查犹太人的财产,瑞士出台了《银行保密法》,规定银行必须为客户的存款和财产情况保密,违者将构成犯罪。

 

保密制度为何要废除?

——不利打击黑金 遭各国抵制

  瑞士银行曾因拒绝在客户逃税向各国交出客户资料的问题上引起欧盟不满,令欧盟各财长达成协议,对瑞士银行实行金融制裁,因而令瑞士银行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以改变自身的形象。他们对银行机制做了更新,参加打击黑金、配合搜查,退还别的国家贪污赃款等。

 

上海: 021- 56325919
香港: 00852-28150191
QQ: 2850699262/78555274
邮箱: keyray-hk@keyray-hk.com

400电话